

为丰富培训学员的日常教学素材,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,10月24日上午,“国培计划(2025)”初中化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组全体学员走进河南博物院,在文物中探寻奇妙的化学元素。
在近三个小时的参观中,学员们怀着浓厚的兴趣,沿历史发展的脉络重点参观了各个时期富含化学元素的代表性文物。在青铜器展区,春秋时期的“莲鹤方壶”以其精美的造型引发热议,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围绕铜锡铅三元合金的配比展开探讨,分析不同金属含量对器物硬度、光泽及铸造精度的影响;在陶瓷展区,宋代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的釉色,引发了学员们关于窑炉气氛、烧成温度及釉料中金属氧化物呈色原理的热烈讨论。此外,在汉代“四神云气图”壁画前,历经两千余年仍鲜艳夺目的朱砂红色彩,让学员们对古代矿物颜料的化学稳定性赞叹连连,学员们也在现场讨论其保存完好的科学原理;当移步至“云纹铜禁”前,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精品更让教师们赞叹不已,大家深入探讨了蜡模制作、陶壳构建到金属浇注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。
参观结束后,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学员们表示,将把此次收获融入日常教学,通过文物中的化学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推动化学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。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教师视野,更为大家日后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。
(陈贞瑜/文 田健/图 张泽志/审核)